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朱也旷

 

  在任何情况下,对一个世纪发言都会有一种大言不惭的感觉。

  我们的诗歌到了唐代已经耗尽了它所包含的种种可能,并使以后的诗歌创作几乎失去了意义;不入大雅之堂的小说经过千年的发展,无论世俗小说、历史小说或幻想小说,也都达到了顶峰,形成了区别于欧洲小说的中国小说。在举步维艰的世纪之初,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或多扇窗户。外来影响加上白话文运动,本应产生极高的期许,结果却不尽如人意。这并不是指中国没有优秀作家,而是指胡适所倡导的“文学革命”,其潜在的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。

  我个人认为,目前的问题不在于花样不够新,品种不够丰富,而在于与西方文化对比之下令人惭愧的弱点至今仍未得到改观。我所谓的弱点是指故宫相对于亚眠大教堂、杜诗相对于《神曲》、《雷雨》相对于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》的弱点。就小说而言,我们缺少像《罪与罚》或《白鲸》之类的作品。这类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,即不是依靠事件的堆积和量的规模的扩大,不是动辄就几十年几百年,动辄需要几代人几个家族,而是通过一定的形式,通过强大的小说思维,尽可能地穷尽有限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和情感内涵。在戏剧方面,这一弱点表现得尤为明显。这是由戏剧的特殊形式所决定的,它通常必须在狭小的空间及短短几个小时内通过若干个场景来完成。在小说方面,弱点因受到遮掩而不很醒目——我们诚然没有《战争与和平》,没有《大师和玛格丽特》,但毕竟也产生了虽有粗滥之嫌却也莽莽苍苍的庞然大物,毕竟也产生了具有足够魔幻、足够暧昧、足够奇特的作品。我认为这是一个空白,一个实实在在的空白,填补这样的空白靠小聪明、小悟性是无法实现的。这也许是这个世纪留下的最大的难题。在世纪末的今天,依然看不到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明显趋势。

  当然,要求在短期内产生一个或几个for all times 的作家是苛刻的,也不切合实际。让我们把视线收回来,与俄罗斯的普拉东诺夫、扎米亚京、弗拉基莫夫相比,经受过乌托邦诱惑、陷入过集体狂热的我们,却没有拿出比较深刻的作品来,更别说像《安魂曲》(阿赫玛托娃)、《沃罗涅日诗抄》(曼德尔施塔姆)这类作品了。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具有反思性是不近情理的,但一个都没有也决不是什么正常的事。我们必须注意到某些基本的事实,注意到我们的作品通常要么是卷刃的,要么是不开刃的。在低层次上重复别人的思考经验,对于近二十年来的当代文学,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。这一点甚至不能与1919年以来的现代文学相比。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,在迄今得到充分发展的作家中,没有一个是思想型的作家。即便考虑到近二十年的文学起点较低,作家的综合素质远不及“五四”期间(他们中的许多人留过学,会一门或数门外语),这一严重违背统计学原理的现象也是值得深思的,因为像普拉东诺夫一类的作家,其受教育的程度并不很高。

  有人把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看成是两个世界碰撞的典型例子,但1793年的事件只能算做擦肩而过,真正的碰撞应该说主要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,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。

  法国人阿兰·佩雷菲特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:

  “假如这两个世界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,能相互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;假如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、指南针与舵、炸药与火器的国家,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,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,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!”

  这位阿兰·佩雷菲特先生曾当过七任部长,并被选为法兰西院士,在政界和学术界都是有影响的人物。这番感叹出自他所撰写的《停滞的帝国》一书,书中详尽描述了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的情景。

  到了这个世纪末,我们有机会来检验佩雷菲特先生的“假如”了。

  胡适为了说明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程度,举过这样的例子,在1926年,一位甘肃代表来北京赴会,居然要走一百零八天。“我们的面积比美国大,但铁道线只抵得人家的三十六分之一”,“汽车路只抵得人家一百分子一”。这位老先生进而大发感慨:“这样的国家不成一个国家”。

  到了世纪末的1999年,我们的铁路、公路的覆盖程度尽管依然不如美国,但从甘肃到北京已不比从亚利桑那到旧金山慢多少了,不仅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了,在整个经济建设方面也可以说取得了飞速的进步。

  假如各方面都像从甘肃到北京的交通一样改善得那么好,那就太好了,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,譬如在纯粹的科学与文学方面,形势就不容乐观。在文学方面,情况还有所不同,因为我们拥有辉煌的过去,拥有灿烂的古典文学。

  只有在找到可靠的立足点之后,才有可能眺望下一个世纪,才能够说一些哪怕是大言不惭的话。假如我没有找到,那么我希望别人找到这样的立足点,因为不说什么就让这个世纪匆匆过去,是更不负责的表现。

 

                  发表于1999年第9期《北京文学》,“世纪留言”专栏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朱也旷

朱也旷

48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作家,批评家,南方周末高级编辑,被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思想型作家。

文章